2016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报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
二O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情况............................................. - 1 -
一、学校概况................................................. - 1 -
二、学生情况................................................. - 1 -
三、教师队伍................................................. - 2 -
四、设施设备................................................. - 2 -
第二部分学生发展............................................. - 3 -
一、学生素质................................................. - 3 -
二、在校体验................................................. - 3 -
三、资助情况................................................. - 3 -
四、就业质量................................................. - 4 -
第三部分质量保障措施......................................... - 7 -
一、专业动态调整.............................................. - 7 -
二、教育教学改革............................................. - 8 -
三、教师培养培训............................................ - 15 -
四、规范管理情况............................................ - 16 -
五、德育工作情况............................................ - 17 -
六、党建情况................................................ - 19 -
第四部分校企合作............................................ - 20 -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 20 -
二、学生实习情况............................................ - 21 -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 22 -
第五部分社会贡献............................................ - 23 -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23 -
二、社会服务................................................ - 23 -
三、对口支援................................................. - 24 -
第六部分举办者履责.......................................... - 24 -
一、经费.................................................... - 24 -
二、政策措施................................................ - 25 -
2016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报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是济源市政府整合济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2013年8月由原市职业教育中心、三职高、四职高、旅游学校和工业学校整合而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于2013年8月入驻济源职业教育园区,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拥有4栋专业教学大楼,两栋理实一体化实训大楼,1栋综合办公大楼,4栋高标准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现代职教风格。
学校在“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引领下,坚持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办学思想,着力培育品德优秀、素质良好、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等、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中餐烹饪、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专业,会计电算化、学前教育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2015年在校生人数3012人,2016年在校生人数3265人。2015年招生1201人,2016年招生1255人,招生人数增加54人。2015年毕业生人数564人,2016年毕业生人数718人,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154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319人,专任教师280人,本科以上学历299人,占比93.7%,研究生学历11人,占比3.45%,“双师型”教师127人,占比39.8%,高级教师89人,占比27.9%。生师比10:1。2016年从教师进修学校调进教师30人。
学校拥有各类专业实训车间、实训室28个,2016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21万元,实训实习工位2280个。纸质图书8.3万册,电子图书21万册,生均数均达到国家重点和示范校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济源职业技术学校2015-2016设施设备情况比对表 |
||||||
年份 |
教学仪器设备(单位:万元) |
实习实训工位(单位:个) |
纸质图书(单位:册) |
|||
总值 |
生均 |
总数 |
生均 |
总数 |
生均 |
|
2015年 |
3125 |
1.03 |
2150 |
0.71 |
81000 |
26.89 |
2016年 |
3321 |
1.02 |
2280 |
0.70 |
83000 |
25.4 |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一贯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100%,专业技能合格率98.6%,体质测评合格率89%。除因病、受纪律处分及家庭原因退学学生,其余在校生毕业率为100%。
学校每年对在校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体验较好,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1%,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3%,实习实训课程满意度为90%,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89%,生活满意度为9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5%。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落实免学费和助学金制度,每学年对困难学生情况开展调查,按照学校有关助学制度对学生进行资助。
2016年共资助学生866人,资助金额86.56万元。其中春学段资助366人,资助金额36.56万元。秋学段资助500人,资助金额50万元。
学校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受益面达100%。2015年中职学生免学费420.58万元,2016年中职学生免学费466.94万元,较2015年增加11.02%。
2016年毕业生中,直接就业266人,占37%,服兵役94人,占13%,升入高等教育338人,占47%,就业率达97%,对口就业率达84.1%,初次就业起薪平均为2100元。
2016年参加对口升学学生369人,考取本科学生31人,对口升学率达100%。比2015年学校参加对口升学学生170人,考取本科学生11人,分别增长217%、282%。具体就业情况见表2。
表2.济源职业技术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
||||||||||
专业分类 |
农林类 |
土木水利工程类 |
加工制造类 |
交通运输类 |
信息技术类 |
商贸与旅游类 |
财经类 |
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
其它 |
合计/平均 |
2016届毕业 |
36 |
35 |
124 |
111 |
86 |
133 |
94 |
83 |
16 |
718 |
直接就业 |
3 |
3 |
58 |
63 |
12 |
98 |
15 |
12 |
2 |
266 |
升入高校 |
33 |
28 |
18 |
15 |
66 |
25 |
76 |
65 |
12 |
338 |
对口就业率 |
97.2% |
88.6% |
69.3% |
70.3% |
90.1% |
92.5% |
96.8% |
92.8% |
87.5% |
84.1% |
初次就业起薪 |
1800 |
2000 |
2500 |
2200 |
2200 |
2000 |
2300 |
2000 |
2000 |
2100 |
注:本表统计中未包含服兵役的94名学生。
五、职业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架设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2016年,我校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获奖294人次,其中市级三等奖95个,二等奖71个,一等奖53个。省级三等奖38个,二等奖28个,一等奖2个。国赛二等奖1个,一等奖1个。(详见表3)。
表3.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各类竞赛获奖统计表 |
||||||||||
项目名称 |
市级 |
省级 |
国家级 |
合计 |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
技能大赛 |
53 |
71 |
95 |
2 |
9 |
25 |
0 |
1 |
0 |
247 |
素质能力大赛 |
8 |
5 |
0 |
0 |
10 |
7 |
0 |
0 |
0 |
30 |
文明风采竞赛 |
0 |
0 |
0 |
1 |
9 |
6 |
1 |
0 |
0 |
17 |
合计 |
61 |
76 |
95 |
2 |
28 |
38 |
1 |
1 |
0 |
294 |
2016年对口高考升学率达47%,有31人录取到本科院校。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活跃在地方经济的各个层面,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胜任自身岗位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企业担任重要岗位。2016年,学校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都有良好的发展。
我校2000届毕业生李涛,现任济源市高新区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十大杰出大学生村干部、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济源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济源市首届十大青年领军人物、济源市首届创业之星等奖项。2016年5月,荣获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4届毕业生李园园,2004年9月进入江西城市职业学院,2007年9月留校担任商务学院T07电会(1)、T07电商(1)班辅导员,2008年11月至今担任江西城市职业学院商务学院党总支宣传委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商务学院团总支书记、商务学院艺体科副科长。97届汽修专业毕业生齐波,2009年兴建了瑞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年创利润200多万元。
学校依据市场导向、优化布局、项目引领原则,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探索中高职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实现重点专业对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全覆盖。
学校办学以来,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企业调研反馈意见,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中餐烹饪、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学前教育等专业。2014年根据企业调研需求,增设电子商务专业,2015年与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开办学前教育专业,2016年起将市场营销专业并入电子商务专业。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鼓励支持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重视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面先进探索,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形成了工学结合、以工促学、工学相长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重构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围绕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结合职业教育需求,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指导思想,重构课程体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排列与组合,分解典型工作任务,以设备、任务、项目、案例等具体形式来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等学习活动获得职业能力,结合“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体、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典型工作任务,创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境。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标准,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断加大。财会电算化和学前教育2个专业及骨干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占全部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学时1学年。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参与济源市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项目,联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开展中高、中本衔接研究与实验,构建中高职、中本衔接课程体系,共享师资团队、设施设备、教学成果等资源,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
(三)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成立了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教学评价考核方案,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在核心专业技能课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融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知行统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团队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建章立制,全面实施名师工程、“双师”工程,构建了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四级培养体系。积极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了一支以省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能工巧匠为骨干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快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对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实践锻炼、传帮带等方式进行培养和指导。对骨干教师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教育科研,使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和科研能力。二是实施“校企共建专业教师团队”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学校“双师型”教师127名,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1.5%。
(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了具体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遴选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专业分别与济源市新天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欧洲新概念名车维修保养基地2个企业对接,试点现代学徒制。学校2个专业和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制度,并积极筹备编写相关教材。为了更好地探索现代学徒制,学校组织教师承担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项课题将于2017年结题。
目前2家合作公司面对师生全面开放工位,提供13名师傅上岗授课, 98名学生参加了学徒制培养,300多名学生开始实习,3名教师进入企业实践。
(六)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效益
1.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
学校为实现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中广泛应用,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邀请行业、企业及高等院校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建设校园网建设方案,高起点、高规格建设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网。学校是河南省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
加强共享资源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形成动态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集数字教学、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校园。学校建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5个骨干专业数字化资源库。
2.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学校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网络环境和共享性学习资源,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新模式,推动仿真教学、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2016年学校开展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七)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营造职业实践氛围
学校按照生产性、先进性、示范性、共享性、服务性原则,建设真实或者仿真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每个专业都具备必要的实习实训条件,骨干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各骨干专业与企业均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济源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依据专业建设,采取校企、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重点建设和完善了一批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机电、汽车工程部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积极引进济源市新天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和新概念欧洲名车保养基地入校,建立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
目前,学校共有校内实训基地6个,实训室28个。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数控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2个,省电子商务实训基地1个。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坚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各专业积极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完成了每个骨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校外实训基地的目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八)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是河南省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学校,和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汽车机电一体化2个专业中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争取实现双元制本土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2个专业在校生120人,其中2016年招收48人。机电工程部分别承担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和济源市规划课题《德国双元制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开展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研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将于2017年结题,《德国双元制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结题。
2016年,在机电一体化专业AHK考试中,我校通过率90%,通过人数全省第一。在河南省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竞赛中,我校取得了全省第3名的优异成绩。在河南省中德合作项目教师优质课竞赛中,机电一体化班教师李欣的《气压传动技术——与门型梭阀》、汽车机电班教师刘彦威的《汽车轮胎的检查》分别荣获二等奖。
2016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和济源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和济源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学校注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校根据“走出去、请进来”原则。采取外出培训学习、参加企业实践、校本研修、岗位专题研修、邀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养培训。2016年共有164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田海燕老师参加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国外师资培训项目赴德国培训,5位老师参加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国内省内师资培训,3位老师参加河南省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培训,19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90人参加济源市承担的河南省骨干老师培训,50人参加同济大学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机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41名老师参加企业实践。邀请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听讲教师达200余人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岗位专题培训。
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卓有成效。一是形成了一批名师团队。目前学校有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2名,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专家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名师1人,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35人。河南省师德标兵1名,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7人。有4名教师被评为学校的师德标兵,6名教师被评为学校的师德先进个人。二是涌现了许多教育教学成果。在省市职业学校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市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学校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28项,2016年新申报立项课题14项,省级8项,市级6项。2016年课题结项5项,省级4项,市级1项。获得省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市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
四、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架构。通过推进学校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的良好局面,实现学校安全管理“无盲点、无空白、全覆盖、全参与”的目标。实现历年校园安全工作无事故。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部门;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由教学管理处牵头落实,系部层级管理,构建有序教学管理环境,通过实施行政巡堂,推门听课等措施,不断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由学生管理处和团委牵头实施学生管理,系部主任配合,班主任监督,打造“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探讨“活动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由学校财务处落实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报批、多级审批、财务公开等制度。后勤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校产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资产及工作台账。搞好后勤维修、宿管、食堂、校园环境卫生等工作,实施专人负责制。
学校按照“全员育人”的理念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突出全体教职工的德育职责,积极发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资源共享,增加德育实效。2016年我校被认定为全国中职德育活动课实验基地学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济源市文明校园。
(一)德育课实施工作
一是足额配备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承担全校德育公共课、心理健康课教学教育工作。二是开足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完整,教学效果良好。三是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同学们咨询,缓解了学生各方面压力,共建和谐校园。四是开展安全与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各种集会,以及教室的广播系统、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工具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共建机制以及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各种专题教育讲座,以各种生动案例开展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来未曾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和违法现象。2016年我校被评为济源市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
(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积极传播进步文化。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图书馆等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张贴名人名言,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展示职业场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育人。通过每天一次的晨会、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四是举办“文明风采”大赛,搭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通过文明风采竞赛,推荐优秀作品逐级上报,有多项获省级、国家级奖。五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导,积极开展各项活动。2016年,实验高中部张新欣被评为市第三届愚公家乡好少年优秀奖,信息商贸部刘阿思被评为市第三届美德少年,有11人被评为学校2016年最美中职生。校团委被评为“济源市五四红旗团委”,幼儿师范部团支部荣获“济源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三)社团活动
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社团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目前学校共建立了街舞、书法、演讲、模特、志愿者服务、手工等20余个社团,并打造出了街舞、模特、志愿者服务等一批精品社团。以社团为依托,每年举行职教好声音、篮球联赛、青春诗会、演讲比赛、拓展训练及军训、合唱比赛和元旦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根据市委和局党委文件要求,元月份校党总支组织召开了“四风问题专项生活会”,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党总支制定了《“两学一做”工作实施方案》,举行了4次“两学一做”党课,深入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12月份我校党总支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学校党总支第二届委员会,各党支部做了年度工作报告。
学校党总支还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建立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廉洁档案,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育行业的各类不良现象的整改督察活动中,学校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2016年学校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的相关实习规定,坚持两年在校学习,一年赴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安排实习生到企业参加企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等各项技能大赛,2016年省级技能竞赛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5项,市级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53个,二等奖67个,三等奖92个。信息商贸部江京原同学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比赛中,突破历史,荣获二等奖。
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培养适应需求人才。先后有3100多名优秀学生被名牌高校录取,毕业生双证率100%,就业率98%。
学校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3月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学雷锋.送关爱”关注留守儿童活动。端午节前夕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保洁卫生,表演节目,陪老人过节。5月组织400余名师生参加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在城市人流集中地段进行技能展示和职教咨询。2016年6月学校分别承办了市总工会举行的机加行业技能大赛和市交通局举办的济源市机动车维修人员技能竞赛。10月份组织300余名师生参加2016年“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11月份参加“市科技文化周活动”,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品的集中展示。
学校积极承办各项社会培训任务。2016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人员300余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学校重视扶贫帮扶工作,和王屋庭芳小学结成对口帮扶单位。2016年组织全体师生“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捐物,六一节期间学校志愿者到王屋庭芳小学看望山区留守儿童, 并捐赠30台电脑。
(一)经费
包括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等。
济源市政府历年足额拨付各项经费。2015年生均经费64.4万元,2016年生均经费拨付72万元,较2015年增长11.8%;2015年中职学生免学费收入420.58万元,2016年中职学生免学费收入466.94万元,较2015年增加11.02%。
(二)经费落实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所有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学费。学校切实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职责,将经费全部用于学校办学,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项目建设情况
2015年上级下达我校建设项目资金530.4万元。2016年上级下达我校专建设项目资金260万元,较2015年减少51%。具体情况见表4,表5。
表4. 2015年学校建设项目资金一览表
建设项目 |
金额(万元) |
豫财教【2015】142号职教试验区改革专项资金 |
70 |
豫财教【2015】173号《关于下达改善中职办学条件资金的通知》 |
200 |
豫财教【2015】179号《提前下达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 |
140 |
豫财教[2015]162号《关于下达2015年第二批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通知》 |
0.2 |
豫财教[2015]72号《关于下达2015年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通知》 |
120.2 |
合计 |
530.4 |
表5. 2016年学校建设项目资金一览表
建设项目 |
金额(万元) |
豫财教[2016]7号《关于下达2016年省本级第一批教育事业专项经费的通知》 |
109 |
豫财教【2016】37号《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 |
41 |
河南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配套资金 |
40 |
职教改革试验区资金 |
70 |
合计 |
260 |
我校充分落实办学自主权,按照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严格落实教师编制规定。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制定了《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制度》《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安全工作实施办法》《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办学活动顺利开展。
第七部分 特色创新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引领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确保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打造技术型人才,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着重要作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校内竞赛制度,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周、竞赛月活动;通过对竞赛的主要内容、主要过程及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大赛的前沿要求紧密结合,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益。
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通过对竞赛项目及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整理后,从技能培养的角度得出技能竞赛主要包括: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模块,每一模块对应着不同的技能点、知识点、职业能力、学习任务和课程。从而重构课程体系和学习任务,在课程任务的设计中,首先突出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等,其次,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标准与规范设计任务内容。
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规范和标准,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中的制图、测量等内容,加大了与技能大赛及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搭建实践教学环境
技能大赛来源于生产实际,又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模拟生产岗位和比赛现场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使课堂教学转向车间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近年来,通过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学校建设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搭建、影视后期制作等20余个实训室,搭建实践教学环境,开发了100余个实训项目,有效提升了实训实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以技能大赛为目标,打造大赛师资团队
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是关键。学校以技能大赛为目标,打造技能大赛师资团队。以大赛项目实话和新课程体系实话促进师资培训。一是校企合作培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二是把教师送到对口单位进行短、中期实践锻练;三是加强生产实践,选派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以技能大赛项目促进师资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教材开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技能大赛成绩也不断提高。目前学校教师已主编或参编出版项目化教材6部,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15本。
四、以技能大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将技能大赛项目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模拟大赛训练方式授课,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交际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以赛促学,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学校多名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短期内就适应了工作,有的后来还担任了班组长,其良好的素质受到企业的好评。
五、技能大赛促进六个转换,成效显著
学校把技能大赛当作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把技能大赛当作课堂教学过程再升华的有效途径,把技能大赛当作学生技能水平的展示平台,把技能大赛当作学校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发展,将大赛项目与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密切关联起来,实现了六个转换——训练方法转换为教学手段;竞赛设备转换为实训设备;技术资料转换为教学资源;选拔制度转化为评价手段;批转团队转换为专业团队;大赛项目转换为教学课程。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技能大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影视后期制作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6年,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省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5个,市赛一等奖70个。
案例二:岗位引导学训结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的“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现代学徒制”以校企融合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概况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于2015年9月开始试行“现代学徒制”,并制定了“济源职业技术学校试行现代学徒制方案”,明确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学校选择济源瑞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济源市新天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2家企业直接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业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选拔学生,这些学生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目前学校共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有2家企业参与,共招生98名。
二、现代学徒制的工作过程
(一)成立专业层面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2家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学业评价等;同时还负责选派优秀企业员工担任学生师傅,组成一个师傅团队,每位师傅带学徒不超过5位。
(二)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
1.共同选拔学徒制学生
学校在2015年9月开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业中由2家试点企业直接参与选拔学生,学生自愿报名,按企业标准面试,根据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学生被录取后,企业全程参与,深入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邀请企业师傅、技术骨干和职教专家一起讨论、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岗位目标、职业能力核心技能课程与核心课程的结构比例、师资配备、实训要求等。
3.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教学内容,建立基于岗位职业活动的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以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分阶段安排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素质基础+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组织试点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岗位需求及对应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项目和校本教材,教学项目按照企业需求,同时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
4.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学校提供专业课、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及部分实训课的指导教师,企业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及高技能人才担任或兼职实习指导师傅,为每位学生选配实习师傅,建立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师傅团队”,改善“一对一”师徒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优秀师傅团队的带徒效果。
5.共同进行整体教学过程设计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学习的比例应为1:1。在不同学习阶段,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企业生产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灵活的教学形式。
6.共同进行过程管理与考核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在学徒制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和学校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签订“学校-企业-家长”联合培养人才三方协议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力与义务,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学生(家长)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三方通过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效
虽然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刚刚进行了不到2年时间,但取得的成效却非常喜人。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职业素养有效提升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在经过顶岗学习后,其发展变化逐渐突显,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有明显变化。首先是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提高。试点班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对未来工作有了正确定位。其次是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实施现代学徒制后,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企业、学生双方充分了解,并且受到企业文化熏陶和接受过案例、纪律、责任等教育活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校企共享资源 ,试点成效显著
学校试点现代学徒制后,最大的成效是建立了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傅团队”,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其次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现代学徒制引领学校课程、教学、教材等改革与建设,成果显著。学校教师编写了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校本教材5本,建立了济源市名师工作室1个。现代学徒制强化技能水平,学生实践能力增强,技能大赛成绩不断突破。2016年,影视后期制作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问题探讨
(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之间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涉及不同社会经济主体的合作,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遵循权益平衡,需要政府主导,进行宏观调控及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
(二)要形成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实现这种教育,必须在教学管理方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三)要实施针对性和发展性评价协同的学习评价模式
现代学徒制条件下,学生对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产生,都将有其独特的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2016年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内涵提升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基础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济源职业教育园区二期建设工程尚未结束,济源职教实训中心大楼没有交工,制约了学校实训中心(室)的建设和实训设施的装配。
(二)自主权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受现行人事制度制约,学校引进不了真正需要的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改进措施是:
(一)争取基础设施早日完善
和园区管委会协调,争取济源职教实训中心大楼早日交付使用,2017年7月所有实训室建设到位,进一步改善学生实习实训条件。
(二)办学自主权更自主
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学习山东等地先进经验,赋予学校20%的活编制,财政全供,增强吸引力,使学校能够真正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的技能大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